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2023年5月18日上午,“5·18国际博物馆日”常州市主会场活动暨“皓月观海 高士临风——白士风竹刻艺术传承展”在常州博物馆一楼大厅隆重举行。溧阳市天目湖酒文化博物馆馆长陶洪昌和副馆长杨露受邀参加此次活动。
竹,中国人灵魂深处的精神图腾。它坚韧不拔、傲雪凌霜,偏又虚怀若谷。文人爱竹,自古皆然,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传统文化对竹的青睐,催生了留青竹刻这门极具文人气质的技艺。其始于唐代,明代成为独立的竹刻门类。近代以来,常州竹人秉承传统,兼收并蓄,以刀代笔,因材施艺,在薄如蝉翼的竹青上生动再现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笔墨意趣,使得常州留青竹刻独树一帜, 彪炳艺坛。2018年5月,常州留青竹刻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成为常州市唯一入选该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白士风先生,一生痴迷竹刻、 白首不渝,潜心技艺五十余载,研精毕智、革故鼎新,在继承前辈诸派竹刻之长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开创了常州白氏留青竹刻,并推出了诸多留青竹刻新品种,为这门古老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常州留青竹刻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大贡献。宝剑锋从磨砺出,白士风先生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他的高超技艺和敬业精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被王世襄先生誉为留青竹刻界的泰斗。如今,常州白氏留青竹刻开枝散叶,白坚仁、白雪飞、邵风丰、王志伟、于常青等传人皆为当代竹刻领域的佼佼者。
本次展览汇集了近百件白士凤先生及其传人的精品力作,并遴选了书画、拓片、信札等与白士风先生艺术生涯有关的重要资料,在先生百年诞辰之际,纪念这位如修篁一般的常州竹人。“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相信常州留青竹刻艺术必将薪火相传、百尺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