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苑趣谈之齐鲁酒风
齐鲁大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好客热情,山东人的酒桌礼仪因其丰富多彩而让很多外地人摸不着头脑,今天我来给大家谈谈山东的酒席文化的故事,我们先从入座开始讲起:
一、座 次
山东人的酒桌上永远有四个主角,主陪、副陪、主宾、副宾。
1、主陪位置:主陪即是请客方社会地位最高者或年纪最长者,简言之德高望重,席位位置一般是雅间冲门口的正中位,把握本次宴请的话题,时间,喝酒程度等;
2、副陪位置:是主请方陪客者里面第二位尊贵的人。位置在主陪的对面,即背对门口。主要作用是带动客人喝酒,所以坐在副陪位置上的人,一般都善于活跃气氛,酒量较大的人,初到山东的朋友们要“多加提防”;
在比较正规的酒店,这两个位置从餐巾的摆放就能看得出来,一般主陪的位置餐巾被叠成“步步高”的形状,而副陪的餐巾则是“孔雀开屏”,既彰显了位置又送给在座的贵宾美好的祝福;而主陪和副陪的位置确定后,其他人的位置就比较好确定了。
3.“主宾”位置:主宾是客方尊长顺位里的“主要人物”,是客人里面职位较高或年纪最长者坐的地方,位置在“主陪”的右手边,山东传统文化视右为上。山东酒桌的称谓座次“副主宾”位置是客人一方的第二顺位。位置在“主陪”的左手方。
4. 如果来访的朋友比较多,那么基本上酒桌还会有三宾和四宾,一般来说“三宾”位置在“副陪”的右手方,“四宾”位置在“副陪”的左手方。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综合来看,左右孰尊孰卑在不同朝代有不同规定。即便在同一朝代,左右尊卑问题在政治、军事、文化、生活等不同领域也有不同规定。若以我们最常见的官职尊卑来看,秦、唐、宋、明、清,以左为尊;汉、元,以右为尊。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山东人把最尊贵的客人放在主人的右手边,可以说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了。
二、就 餐
山东人的酒桌上关于上菜,倒茶,倒酒等也都有一套规矩,简单来说就是所有的起始位置都是从主宾位置开始。头道菜,主陪会用公筷给主宾夹一筷,这表示尊重客人,同时说明大家可以吃菜了。大家要注意的是,在吃菜之前主人是不会带酒的,一定记住的是在山东酒桌上喝酒是要听主人的招呼,不要擅自行动,否则在山东人看来就是你的酒量大,那整桌子的“炮火”就会集中到你身上,不把你灌醉喝倒那就是没把你招待好。
三、敬 酒
在山东的酒桌上一般上了四个热菜后,主宾就宣布酒席开始,接下来就是各种感谢、各种祝福、各种客套、各种吹捧,最后都喝的东倒西歪。
接下来主要说说敬酒的次序,也就是让外地人闻之色变的“321”了。
1、首先是主陪敬酒。所谓的“3”,就是主陪敬酒三次,带大家一起喝,敬三次把第一杯酒喝完;若酒杯小,则是敬酒三杯。
2、第二是副陪敬酒。所谓的“2”,就是副陪敬酒两次,把第酒喝干。为表示尊重,副陪敬酒前,一般得先请示主宾、主陪,“某某先生,某某某兄弟,我敬个酒?”,得到形式上的许可后,就开始一边说些赞美的话,一边举杯敬酒。
3、副陪敬完酒后,三陪敬酒。这也是酒席上的第一个高潮。所谓的“1”,就是三陪敬酒一次,一杯酒一口喝干。
“321”结束之后,该怎么喝?若有四陪,接下来是四陪敬酒,敬酒方式是四陪干了,其他人随意。
然后,主陪宣布“自由活动”。所谓自由活动,就是主请方的人不在受统一敬酒行动的约束,单个人可以自由的和客方的某个人“结对子”单敬;一般来说是单“打一圈”。单敬的结果往往是互敬,你来我往,可谓,来而不往非礼也。
以上是从主人角度来说,那从客人角度来说,“1234”陪敬完酒之后,作为客人的当务之急,就是回敬,让“乱战”环节越短越好,最好的办法,就是四宾尽早站出来,回主人的敬酒。回敬就没有“321”的规矩了,但第一个回敬的,一般都是一口一杯。
接下来,分别是三宾、二宾回敬。当主宾要敬酒的时候,表示喝完这杯酒,酒席就要结束了。有意思的是,当快要轮到主宾敬酒的时候,主陪会先开口,“下面有请某某尊敬的主宾讲话”,主宾会说一番感谢客套话,干完杯中酒,酒席结束。
酒中乾坤大,席间礼仪多。这就是齐鲁之酒风,现在人们都倡仪健康饮酒,适可而止。但作为人与人之间的深入交流,酒席也是一种交流的开端与升华。